2024年12月21日,在上海享有不小名气的金恪集团突然被警方立案调查,作为众多老人心里未来的养老集团,可以说它挣得都是老人的养老钱。而上海警方的公告也证明了事实:金恪集团靠着非法集资老人钱财超百亿元,就连很多员工的工资都没有发放!可以说这个集团高层只顾着自己,把所有的烂摊子都留给了这些投资的老人。有网友在帮家人提交材料的时候看到里面全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老花镜填写自己的信息,有点甚至还有外地人快递来的资料,实在是让人心酸。那么这个金恪集团有什么高明之处,能让众多人都心甘情愿的投资呢?«——【·金恪集团·】——»金恪集团自2014年成立以来,凭借着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在民生需求的多个领域崭露头角。从医疗健康到养老服务,从旅游度假到零售产业,金恪集团的业务版图看似庞大而坚实。其注册资本高达32亿,法定代表人任松身兼董事长与总经理,在企业发展初期,确实给人一种实力雄厚、前景广阔的印象。合并艳阳度假后,金恪集团更是将目光精准地投向了老年市场。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手中积累了一定财富,且对养老生活品质有着较高追求,这一群体成为了金恪集团眼中的“肥肉”。金恪集团深知,要让老年人掏出腰包,必须先建立信任。于是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精心的包装,利用媒体大肆宣传,金恪集团成功塑造了一个信誉良好、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业务员们穿梭于大街小巷,对老年人关怀备至,逢年过节送上小礼品,与老人们拉家常,逐渐打开了老人们的心扉。紧接着,“客房租赁”合同这一诱饵被抛出。承诺的高收益、免费的酒店入住、跟团旅游以及积分兑换权益等福利,如同糖衣炮弹,让老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精心编织的陷阱。«——【·爆雷后的乱象丛生·】——»然而繁华的表象终究难掩内部的腐朽,在今年19月份的时候金恪集团就已经出现了问题,旗下很多企业都关门大吉,投资人大会也延期召开,种种迹象表明,这家企业已陷入严重危机。投资者们发现,原本按时支付的利息从8月份开始推迟,到10月份,本金和利息都已无法兑付。焦急的投资者试图联系金恪集团,却发现客服表示工资未发,管理层和高层不知所踪。此时大家才意识到,创始人可能已潜逃海外,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当投资者们赶到金恪集团总部时,眼前的景象令人心寒。总部大楼撤掉了所有关于金恪的楼层指引,电梯无法停靠相关楼层,分公司办公场地大门紧锁,门上贴满了欠费账单。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死寂与绝望。而在这场骗局中,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上当受骗的老人们。他们大多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投入其中,本指望能安享晚年,却没想到血本无归。从数十万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投资,让无数家庭一夜之间成为了负债。还有许多老人,为了不拖累子女,瞒着家人将养老钱投入金恪集团,如今面对无法挽回的损失,他们的生活陷入了黑暗。«——【·网友的愤慨·】——»这件事情在被报道出来后,很多网友都觉得这家公司实在是太没有人性!一部分网友对金恪集团的行为表示极度愤慨,指责创始人的贪婪和无耻,有网友评论道:“这些人良心何在?骗老人的养老钱,简直丧心病狂,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还有一些网友提醒道:老年人自身也应该增强防范意识,不能轻易相信高收益的承诺。“虽然骗子可恶,但老人自己也得有点判断力啊,哪有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有网友将矛头指向了金融监管部门,质疑为何这样大规模的非法集资活动能够长期存在而未被及时发现和制止。“监管部门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吗?这么长时间的骗局,难道就没有一点蛛丝马迹?”«——【·老人需要注意 投资需谨慎·】——»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金融知识和防范意识方面相对薄弱,所以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社区、学校、媒体等应形成合力,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报道典型案例等方式,让老年人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于一些打着创新旗号实则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还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监管,防止其为不法企业提供虚假信用背书。近年来,老年人遭遇的诈骗案例层出不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 第一种就是投资理财诈骗:骗子虚构养老公寓、养生度假基地等养老项目,以高息回报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投资。如金恪集团以养老服务、旅游产业等为幌子,打造高端品牌形象,让老年人参观豪华养老中心和度假村,诱导其加入会员并投资,承诺每年10%的固定回报,最终导致大量老年人血本无归。还有就是保健品诈骗:骗子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活动,向老年人夸大宣传保健品的功效,如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延年益寿等,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这些保健品往往质量低劣,甚至对身体有害。第三种是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老年人,称其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其将资金转移至指定账户进行“验资”或“清查”,以证明其清白。老年人由于害怕法律后果,往往会按照骗子的要求操作,导致资金被骗。还有就是网络交友诈骗:骗子在社交软件上伪装成与老年人年龄相仿、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与老年人建立感情后,以各种理由向其借钱,如生病住院、生意周转等,骗取老年人的钱财后消失无踪。最后就是收藏品诈骗:骗子以高价代售字画、古玩收藏品等为由,联系有藏品的老年人,先对其藏品进行虚假鉴定,故意高估价值,然后以帮助拍卖为幌子,索要几千至上万元不等的参展费、手续费等。«——【·结语·】——»总的来说现在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全部介绍下来估计几万字都不够,所以大家还是要相信钱要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不要贪图所谓的“高投资”而让自己连本钱都赔完。实在不行可以和自己的子女一起去看看或者问一下,不要怕给子女带来麻烦,有的时候这点麻烦还不如你赔的钱多,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